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辛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中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僻邪,淫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愿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王曰:“今是何神也?”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对曰:“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公动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也。

    (选自《说苑·辨物》)

    【注】①鸑鷟(yuè  zhuó):凤的别名。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我无A所监B夏后C及商D用乱之E故F民G卒H流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指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和《论语》中“且知方也”中的“方”词义相同。 B . “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事务,春秋时沿置。 C . “信”,古时作战或田猎,临时住两宿为信,两宿以上为次,此处都是停留的意思。 D .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有彗星”解释事件起因,“齐侯使禳之”可见齐景公迷信神灵,晏子在劝谏时善于运用假设、对比、引用、反问等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B .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灵降临到虢国莘地,惠王向内史过询问可有先例,内史过列举了祝融、回禄、梼杌、杜伯、夷羊、鸑鷟等史籍上记载的神灵。 C . 内史过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国君的政治秽恶,有才能的人不能被任用,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靠,所以神灵也会离开。 D . 周惠王派太宰已父,率领傅氏族人及祝史,奉上牺牲、玉器前去祭献神灵,内史过跟随到了虢国,由虢国国君所为,断言虢国将要灭亡。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②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5. (5) 请比较文中晏子和内史过关于国君祭祀神灵观点的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