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3高二上·四平月考)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我国科研工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I、低强度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II、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LPS相当于(①“抗原”/②“抗体”)巨噬细胞属于(①“免疫细胞”②“淋巴细胞”)(填序号,下同)
    2. (2) 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该过程属于( )
      A . 神经调节 B . 体液调节 C .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 激素调节
    3. (3) 迷走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其属于(①中枢/②外周)神经系统。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据图1写出该调节过程涉及的途径:
    4. (4) 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请结合图1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是
    5. (5) 图2中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细针治疗(填①“引起”②“未引起”)动作电位,判断依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