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余姚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1〕,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2〕也。”公曰:“宫之奇焉。”对曰:“宫之奇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3〕,入自颠柃〔4〕,伐溟三门〔5〕。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6〕,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7〕,伐虢,灭下阳。

    材料二: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8〕。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0〕。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1〕,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 , 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注释:〔1〕荀息:晋国大夫。屈产之乘:屈地所出的良马。垂棘之璧:垂棘所出的玉璧。〔2〕外府:外库。〔3〕冀:诸侯国名,在今山西河津东北。〔4〕颠柃:虞国地名,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5〕溟:虞邑,亦在平陆县东北。〔6〕保:通“堡”,堡垒,碉楼。逆旅:客舍。〔7〕里克:晋国大夫。〔8〕大(同“太”)伯:太王长子。虞仲:太王次子。〔9〕虢仲、虢叔:虢国的开国祖先,是王季的次子和三子,周文王的弟弟。〔10〕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官府。〔11〕桓、庄:桓叔与庄伯。桓叔是晋献公的曾祖,庄伯是晋献公的祖父,桓庄之族是晋献公的同族兄弟。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且少A长B于君C君昵D之E虽谏F将G不听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假,指借、借助,与《劝学》“假舆马者”中的“假”词义相同。 B . 存,指问候、探望,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词义相同。 C . 表,有外表、外面之意,如“山河表里潼关路”,材料二中的“表”,指屏障。 D . 《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与材料二中的“非人实亲”文言句式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两次假道伐虢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晋献公心狠手毒,其一不惜以本国宝物为诱饵,其二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 B . 谋士在春秋战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晋献公因采纳了荀息的建议成功“假道于虞”,灭了虢、虞;而虞公未接受宫之奇的劝谏,最后导致灭国的悲剧,可见谋士是成败的关键。 C . 当虞公被“同宗”的温情面纱蒙蔽时,宫之奇以历史事实和反问的形式反驳了虞公的错误观点。 D . 当虞公抱着“享祀丰洁,神必据我”的幻想时,宫之奇引经据典,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应该实行德政。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②弗从,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 (5) 有人认为,假如让宫之奇和荀息互换主人,也会发生“假道伐虢”的结果。从虞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