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①,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之。渊明有脚疾使门生二儿既至欣然便共饮俄顷弘至亦无迕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三径之资:隐居生活的资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B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C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D .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解”与“天下归心”(《短歌行》)两句中“归”字的含义不同。 B . “于半道之”与“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两句中“要”的含义相同。 C . “延之去”与“临表涕零”(《出师表》)两句中“临”字的含义相同。 D . 元嘉 ,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弃疾词“元嘉草草”中的“元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少有高志,博学多识,擅写文章,卓尔不群。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创作的《五柳先生传》是他的真实写照。 B . 陶渊明双亲年老,家里贫穷,无奈之中担任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职务。此后,朝廷和地方多次征召,他辞不就职。 C . 陶渊明躬耕自给,贫病交加。檀道济用贤者应在政治清明时入世之理劝导他,并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D . 陶渊明清高自赏,率性洒脱。王弘想结交,却请不来他,只好经由庞通之设宴邀请。颜延之留给他的钱,他全部送到酒家。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5. (5) 陶渊明为什么不愿做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