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①也许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才刚进门,就被母亲责备说:“洗手了没有?鞋子怎么没有放好?”很多人就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好像女性就是更爱唠叨。

    ②其实,他们不是唠叨,而是受够了。受够了什么呢?受够了情绪劳动。举个例子,倒垃圾是一种具体劳动,而注意到什么时候要去倒垃圾,就是一种情绪劳动。这种劳动是对生活的关怀,是让生活变得舒适、愉悦的一种付出,是为了整个系统顺利运转而给轮子上油的工作。但是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如果只有一方,就会感到压力不断累积,被照顾的人则会感觉总是要听别人的安排,这种失衡的分工对双方都不太好。

    ③这种失衡的产生,是由情绪劳动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情绪劳动是没有报酬的。情绪劳动除了统筹和安排家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要注意照顾家人情绪,比如当孩子打扫完房间的时候记得夸他,还有老公被裁员的时候记得安慰他不要太难过等等。这些劳动,按照现在流行的家庭分工,绝大多数是由女性承担。但是与家务劳动一样,这种劳动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在经济市场内。也就是说,提供情绪劳动的人,在经济和情绪上都缺乏相应的回报。

    ④其次,情绪劳动具有不可见性。家务劳动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从负开始的,得先有意识要做这件事,才会安排接下来的劳动,而这个思维过程就是不可见的。家里总有负责操心的那个人,叫“指定操心者”。家里的很多琐碎细节都是她操心的结果,比如哪里该有个小挂钩挂钥匙,针线包放在什么位置,洗发水是不是该买了,诸如此类。对不操心的人来说,开口一问东西在哪里就行,而对“指定操心者”来说,日积月累的隐形情绪劳动之下,生活变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只有自己才有清晰的导航图,还得负责引导其他人在这张网之间穿梭,确保每个人都感到安心。用我们中国人的说法,注意到哪里该收拾,就是“眼里有活儿”,做到“眼里有活儿”所需的操心,就是不可见的情绪劳动。

    ⑤这种内化在心里的“注意”,职场中也往往是女性承担的,很多需要情绪劳动的工作岗位都是以女性为主,比如护士、秘书、老师、乘务员等等,女性遭到职场和家庭两面包夹。这并不是说男性没有能力承担情绪劳动,而是说更多的情况下,情绪劳动被认为是女性特有的天赋和技能。实际上,承担起了大多数情绪劳动的那一方,在家庭和职业中的情绪负担都更大。

    ⑥要解决这种失衡,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和被照顾者都要做出改进。

    ⑦先讲承担者这一边。就像工匠长期劳动以后熟能生巧,形成无意识的肌肉记忆,长期情绪劳动也能培养出一种记忆——不想操心也会操心。当习惯付出这种关怀以后,就很难停下来,总会觉得少点什么,因为已经“眼里有活儿”了,发现接手的人做得不够好,忍不住会说“还是我来吧”。这并不是“控制狂”,而只是一种肌肉记忆一样的情绪记忆。所以情绪劳动的承担者要学会放手,放弃完美主义。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可以是改变心态的起点,“你有必要包揽一切吗?”接下来还要相信被照顾者,因为情绪劳动能力不是一种先天天赋,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比如在阵痛期的时候,可以提醒,但也要允许对方慢慢适应,逐步摸索出新的模式,因为不是只有自己习惯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做到了以上这两步,接下来的第三步就很关键了——开启对话。对话能够帮助过渡阶段更加平稳一些,让对方更快理解哪些事情需要做。不要通过安排、要求的方式,这样反而增加情绪劳动;要在负担太重时就及时开口,不要害怕求助的麻烦。

    ⑧再来看被照顾者这边。首先是重视真实存在的情绪劳动,被照顾者需要看到这些劳动的存在,倾听承担者的需求,敢于接手自己没想过的事情。要意识到,情绪劳动是生活质量背后的隐形保障,这种劳动值得尊重。其次就是逐步建立新的意识,自己不是“帮忙”做情绪劳动,而是本就应该一起做,要主动环顾四周是不是有没做的,训练自己“眼里有活”,而不是停留在已经做了多少活上。实际上,如果用这样的眼光审视自己,被照顾者会发现自己做得还不够。

    ⑨通过上面的做法,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和被照顾者协同配合,不再单方面为对方付出或者单方面等待对方的指导,两者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和谐。

    1. (1) 依据文本,下列对女性更爱唠叨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些女性受够了情绪劳动,背负着不断累积的压力。 B . 家庭分工中,情绪劳动往往是由女性单方面承担的。 C . 一些女性付出情绪劳动未得到应有认可与相应回报。 D . 情绪劳动是女性特有的天赋技能,更适合女性承担。
    2. (2) 下列与情绪劳动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情绪劳动是对生活的关怀与付出,其目的是让生活变得舒适、变得愉悦。 B . 情绪劳动不同于具体劳动,它是具体劳动的先导,为具体劳动提供指引。 C . 情绪劳动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经济报酬和情绪回报,二是不可见性。 D . 情绪劳动的承担者负责统筹安排,被照顾的人负责执行,导致分工失衡。
    3. (3) 情绪劳动的承担者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解决失衡问题呢?请你阅读第⑦段,分条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