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金州月考)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

    (选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处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材料四】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中殷切嘱托:“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培养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青年人才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 《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 . 火星探索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 . 科学家对天问一号在环绕宇宙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进行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2. (2)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中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 (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是航天专家张荣桥,假如你是校刊记者小明,有幸采访张荣桥爷爷

      小明:张爷爷您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您面对面交流,非常激动!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同学都非常的兴奋

      张爷爷: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探索火星,一方面是展示我们国家强大的科技力量

      小明:原来是这样啊。谢谢您张爷爷,我回去把您的讲解转给同学们。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我们青少年,才能为国家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呢?

      张爷爷:确实啊,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除此之外,②

      小明:张爷爷,您说的太好了,我们一定谨记您的嘱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贡献我们的力量!最后祝您身体健康,谢谢张爷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