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海曙期中) 诗歌鉴赏

    【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乙】湖心亭看雪

    张贷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西湖七月半(节选)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速:催促。③舣舟:将船靠岸。④颒(huì)面:洗脸。

    1. (1)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之浅斟低唱者出

      课内外迁移:寻向所志

            ⑴    

      ②列岸上

      根据语境推断

            ⑵    

      ③以故二以前

      查阅词典:①一种打击乐器;②击鼓;③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④振动;⑤鼓起,突起

      (填序号即可)    ⑶        

      见篙击篙

      课内外迁移:百废新  同“俱”,全、皆

            ⑷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4. (4) 下面对【甲】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摩”二字极为精当,使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雄壮,而且有生气。 B . 黄河仿佛夹着怒气,华山直刺苍穹,写二者是为了引出第三句,表达诗人心中满满的希望。 C . 第三句译为宋朝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在金政权的风沙里,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失望。 D . 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是想引起南宋统治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失地之志。
    5. (5) 【乙】文中,舟子语“痴”,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志趣,其实【甲】诗与【丙】文也体现出一种“痴”,请结合句中加点字,谈谈你对这三种“痴”的理解。

      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一年

      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 , 舟中人两三而已。

      ⑶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