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衡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果说尽可能提高食材的利用率是“节流”,那     A    就是“开源”;如果说“节流”表现了中华美食背后的地大物博,那“开源”则揭示了    B    

    ②俗语有云:“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五谷”,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五谷”有两种说法,一是郑玄认为的“麻、黍、稷、麦、豆”,二是赵歧认为的“稻、黍、稷、麦、菽”。无论哪一种说法,麦——这里主要指小麦,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要、最普遍的主食之一。

    ③然而,小麦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换句话说,支撑起中国几千年文明、给中华美食带来无限荣光的小麦,其实是个货真价实的舶来品。小麦起源于新月沃地,在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沟等西北地区分别发现了公元前两三千年的小麦遗存,这让后世的考古学家大致能勾勒出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小麦古称“麳”,在甲骨文中,“麦”为小麦植株形象,“来”的“行来”之义正渊源于小麦的舶来品身份。当然,小麦的本土化大规模种植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直到北宋时期,中国农人才在土壤耕作、种子处理、栽培管理等技术层面积累到了足够的经验知识,让小麦在北方种植制度中取得了核心地位。

    高粱二字很东北也很中国 , 但不要意外——高粱的原产地不是中国,甚至不是东亚,而是遥远的非洲。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与路线更难考证,因其早期有“蜀林”“巴禾”之称,可能是由西南地区渐次传入中原,直到宋元两代成为北方人的主食。

    ⑤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第一类名称中带“胡”,基本于汉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主要有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蒜(大蒜)等。胡萝卜也源于西亚,但传入中国的时间稍晚。第二类名称中带“番”,主要于南宋、元明及清初由番舶引入,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辣椒)等。第三类名称中带“洋”,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洋葱、洋芋(马铃薯)、洋白菜(甘蓝)等。如今,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没有了蒜泥,火锅会黯然失色;没有了辣椒,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没有了番茄,多少人学会的第一个炒菜恐怕就不是番茄炒蛋了……

    (摘选自江隐龙《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有改动)

    1. (1) 阅读选文,在文中第①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下列语句,与“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除了主食,中国人对蔬菜瓜果更是海纳百川。 B . 中国人的菜谱上,有三类食材从名称就能看出其“海外血统”。 C . 这些外来物种早已融入中华美食,甚至成为很多中国菜肴的灵魂所在。 D . 没有了辣椒,整个川菜系都会“哑火”。
    3. (3) 第④段画线句可以改写成:“‘高粱’二字,很有东北的风格,也很有中国化的感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