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上魏公子曰:“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患之。侯生曰:“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至郅,魏王令代晋鄙,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窃魏之符以纤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围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枚。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忖以围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久矣。山此言之,估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节选自《信阪君救赵论》)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

      窃魏之符A以纾魏B之患C借一国之师D以分六国之灾E夫F奚不可者G然则H信陵果无罪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属,指接连,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相同 B . 矫,指假托、诈称,古文中常见的“矫诏”“矫制”,都指假托帝王的命令 C . 诛,指谴贵,与成语“口诛时代’“罪不容诛”中的“诛”意思皆不同。 D . 旒,古代旌旗下边悬垂的装饰品,与“赘”连用,喻指实权旁落的君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绑郸危急时刻,面对平原君的指贵,信陵君采纳候生建议,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取兵符,助赵解围。 B . 材材料开门见山地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从客观效果和主观动里两方面审视信陵君窃符救赵 C . 材料二第二段立足于信陵君窃符的思想出发点,有力地批判了他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的错误行为, D . 材料二列举穰侯,虞卿的事例,说明臣重君轻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并再次申明信陵君的错误所在。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②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 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5. (5) 材料二中作者批判信陵君的理由是什么 ?请简要慨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