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涉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昔唐韩愈氏以为荀子书大醇小疵,逮宋,攻者益众。推其由,以言性恶故。余谓性恶之说,非荀子本意也。其言曰:直木不待檃栝而直者,其性直也;枸木必待檃栝烝矫然后直者,以其性不直也。今人性恶,必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夫使荀子而不知人性有善恶则不知木性有枸直矣然而其言如此岂真不知性邪?余因以荀子遭世大乱,民胥泯棼感激而出此也。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反复推详,务其指趣,探圣门一贯之精,洞古今成败之故。而刻曩之徒,诋諆横生,摈之不得与于斯道。余又悲荀子术不用于当时,而名灭裂于后世。顾其书仅有杨倞注,未为尽善,辄为《荀子集解》一书,管窥所及,间亦附载。

    (节选自王先谦《荀子集解·序》,有删改)

    【注】①檃栝,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②泯棼,亦作“泯芬”,纷乱的样子。③刻曩,亦作“刻核”,苛刻。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使荀子A而不知人性B有善恶C则不知木性D有枸直矣E然而其F言如此G岂真不知H性邪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在古代多指政治地位高或德行高尚的人,在材料一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 . 曲,在材料一中是“弯曲的弧度”之意,与现在常用“是非曲直”的意思不相同。 C . 感激,在材料二中是“感怀激愤”之意,与现在常用的“感激涕零”的意思相同。 D . 明,指点明、使明白,与《师说》“吾未见其明也”中的“明”词义和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靠礼义矫正,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素质,就像木材受绳而变得通直,性恶之人通过学习可成为智明而行无过的君子。 B . 荀子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强调向外界借助力量,即使资质平常之人,如能博取众长,也能聚万善于一身,成为高尚君子乃至后天圣人。 C . 王先谦认为荀子提出“性恶论”并非不知人性有善恶之别,而是有感于时代动乱,百姓一直处于纷乱不定之中难有礼义,因而有此言论。 D . 王先谦认为后世之人多对荀子有微词,甚至恶意攻讦,是因为他们秉性恶劣,没有圣王治理,缺乏礼义教化,不能深入理解荀子的学说。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昔唐韩愈氏以为荀子书大醇小疵,逮宋,攻者益众。

    5. (5) 请抄写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要求不能有错别字,书写工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