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材料二: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①理,在于行②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胜①:明辨 行②:推行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在答题卡上相应字母后断开。

      理胜义立A则位尊矣B王公大人C弗敢骄也D上至于E天子F朝之G而不惭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与“下饮黄泉”(《劝学》)中的“下”词义相同。 B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中的“爱”词义不同。 C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后面的停顿为句。 D . “凡遇合也”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中的“凡”词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说》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 . 韩愈用圣与愚、为子择师与自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三组对比,论证了“耻学于师”的愚蠢,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现象。 C . 韩愈以孔子为例加以论述,说明古代圣人重视师道,进一步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 即使老师能够“胜理”“行义”,王公大人们也会对老师态度傲慢,何况想让所有学生都尊敬老师,本身也是很困难的事。
    4. (4) 把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5. (5) 在《师说》中,韩愈提出哪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看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