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油”
刘宗礼
我上小学的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学校是一座小土庙,破破烂烂的,冬天里四面进风,同学们常常冻僵了手脚。寒冷的早晨,我们读着书,窗外亮亮的阳光一照,我们就急切地盼着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蜂拥而出,跑进干冷的阳光里,站在教室前,跺跺脚,脚暖了,就沿墙根一字排开,中间站个大个,两边人数相等,一齐往中间挤。咬牙,弓腿,喊号子,帽子挤掉了是顾不上捡的,绷断了绳做的腰带,也只能硬撑着。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记得教我们数学的老师,年龄不大,个头不小,冬天戴一顶油乎乎的破军帽,帽檐皱皱巴巴的。他常靠墙根一站,两手向自己一挥:“来!”同学们便一拥而上,好像总是挤不动他。上课铃一响,他猛地抽身而去,同学们便倒成一片。
语文老师是上了年纪的,姓余,面黑,不苟言笑,据说国学功底厚实。他当然不肯“挤油”,总是提前走进教室,写一些成语要我们抄背,诸如“爱屋及乌”“入木三分”之类。开课前总先提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头十分钟,回答不出来,他就会瞪着你,半天说一句:“挤油的劲呢?站着!”
那时学生穿的小袄都是自家纺的棉布,粗糙,易坏,在凹凸不平的黄土墙上磨不了多久,就会露出黑黄的棉絮,回家总少不了挨骂。呵斥好像并没有减少“挤油”的次数,孩子快起
来的时候,什么都敢忘记。
这是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游戏。
那时做老师的并不反对我们这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