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新时代好青年如何闪亮青春

    ①时代各有不同,青春却一脉相承,无奋斗,不青春。新时代呼唤何种青春奋斗,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又该如何开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寄语,蕴藏着新时代青年奋斗的内驱力。

    ②“有理想”昭示奋斗目标。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要回答“为什么而奋斗”的问题。目标是奋斗必不可少的内核。奋斗就像踮起脚尖去摘果实,如果是在一棵看不见果实的树下盲跳,自然易生犹疑之心,出现“躺平”念头。即使因压力之大,不“躺平”,还可能走进“内卷”的困境。“内卷”往往是盲目的,因为没有目标,只能盯着别人,即使卷赢了,其中也有太多低效的、无意义的消耗。因此奋斗必须知道“为什么”,才能摆脱无方向的“内卷”,战胜无动力的“躺平”。目标可以着眼于具体和当下,切实可行才会不断给人正向反馈;而理想要远大,理想是为人生定向的,不远大不足以使人看到方向,如同夜间行路,太近的灯光只能照亮眼前,给不了一个人向何处去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广大青年:“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时代青年要做强国栋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③“敢担当”拓展奋斗光谱。激发新时代青年奋斗,要从“为谁而奋斗”中寻找答案。如果只讲个人奋斗,就会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尽管实现每个人的幸福是人类奋斗的终极目的,但个人的幸福却无法仅凭只为自己的奋斗达成,它倚赖每个人奋斗力量的汇聚。翻开中国近代史,为何布满深重苦难?“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何以能在百年间使中国改天换地?因为它以民族复兴的担当,引领并将全体人民的奋斗组织了起来。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唯有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方能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敢担当并非个人的单向付出,而是一种双向奔赴。担当使个人与国家、时代产生命运与共的联结,当一个人融入了一群人,一群人又会托举起一个人。

    ④“能吃苦”锤炼奋斗韧性。激发新时代青年,要对“如何奋斗”做出解答。奋斗就要准备好与困难短兵相接,若意志力薄弱、生性懒惰都难以克服,何谈战胜挫折?今天,不少人在奋斗之路上处于一种“仰卧起坐”的状态,在“卷”和“躺”之间反复横跳。如果“躺下”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那么这样的“躺下”无可厚非。但如果演变为“遇挫即躺”的惯性,就会削弱韧劲,使原本不强的意志更加脆弱。这样的青年,改变自己的命运都不可能实现,又怎么承担民族复兴之大任?没有谁生来就比别人意志更坚定,吃过苦才会不怕苦,克服困难一次,才会更有勇气迎战下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⑤“肯奋斗”吹响青春号角。奋斗是艰辛的,今天的年轻人,并非不能吃苦。武汉疫情,新时代青年白衣为甲、逆行出征;郑州暴雨,新时代青年筑起防洪墙,与洪水较量……一旦青年心中的使命感在关键时刻被唤醒,就会激发出冲锋的勇气和豪情。但日常的生活工作多数时刻是平淡的,更需要青年久久为功坚守、默默耕耘奉献,更需要青年的毅力、耐力和定力。

    ⑥今天,新时代青年的人生之旅已经同国家的复兴之路一起,铺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面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广大青年要以“有理想”远眺前路,以“敢担当”拓宽天地,以“能吃苦”披荆斩棘,在“肯奋斗”中与祖国同行,成就闪耀的青春。

    (《中国教育报》2023-01-12)

    1. (1) 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本文的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鲜明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的内驱力。 B . “有理想”昭示奋斗目标,“内卷”尽管有太多低效的、无意义的消耗,但卷赢了,是有方向的“内卷”,也是一种有目标的奋斗。 C . 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分论点“‘敢担当’拓展奋斗光谱”的正确性,同时鲜明的指出唯有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方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D . 本文开头引用习近平的寄语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四个分论点之间关系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循序不能调换。
    2. (2) 第③段划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为第④段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段分论点的当代青年的事例论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