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

    王东杰

    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0二0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征)人(兵)啦!

    ②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了这么硬(tu)核(w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③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相异。

    ④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谓“招人”,其实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

    ⑤“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

    ⑥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嘲热讽或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

    ⑦相对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现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与巴赫金“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

    ⑧“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验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

    ⑨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注音心声体”,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

    (选自《读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 (1) 第⑤段中的“‘不’盖而弥彰”在文中是指
    2. (2) 下列选项中,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半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 B . 通过插科打诨,达到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行。 C . 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 D . 为官方发声,借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价值导向作用。
    3. (3) 作者将“注音心声体”与“狂欢节”进行对比,除“方式”的比较外,还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对比?请简要分析。
    4. (4) 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5. (5) 张亮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来佐证第⑨段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哪一则最合适?请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

      A.才(hao)华(wu)横(jie)溢(cao)的你们帮着想个别致的名字吧!

      B.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勇(huan)于(xing)扶(liang)起(zhi)他们。

      C.在菜场,他常常会友(wei)好(suo)地对卖菜老大妈笑笑,卖个萌,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的蔬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