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夏津月考)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米日一合 , 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设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

    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阵,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文本二: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谁之功也!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有删改)

    【注】①尹子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②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③二公:张巡、许远。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又A推诚B待人C无所D疑E隐F临敌G应变H出奇I无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廪,本指粮仓,引申为粮食,也指官府军队发放口粮。文中“廪米”中“廪”指粮仓。 B . 颜色,文中是“脸色神态”的意思,与《琵琶行》中“朝去暮来颜色故”不相同。 C . “虽避之他处何益?”中“虽”的意思与成语“虽死犹荣”中的“虽”相同。 D . “其谁之功也”中“其”的用法,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用法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史叛军以近二十倍的兵力进攻睢阳。守城将士日夜与叛军激战,擒贼将六十多人,杀士卒二万余,将士们因之士气大增。 B . 睢阳被围,粮食将尽,而且士卒都因为饥饿无法战斗,有人建议弃城,张巡、许远商议后决定坚守待援,最终城破被俘。 C . 张巡练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让将领们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挥作战,这种让军队各自为战的想法,是张巡睢阳守卫失败的主要原因。 D .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张巡、许远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守卫睢阳,不弃城而走的考虑非常周到,体现出他们的贤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 (5) 有人建议放弃守城,张巡许远商议后认为“不如坚守以待之”,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