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3七上·兰溪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 (1) 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国?目的是什么?当时的国君是谁?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哪两项措施?
    3. (3) 结合此事件的相关知识,说说秦国有一个农民,他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