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安化月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夏先民开始摆脱原始群状态,进入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具体氏族中的人。由于最初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西周以后,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缘”“别婚姻”,配合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的功能在于“标身份”“别贵贱”。 

    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姓与氏之间的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如今,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材料二】中华姓氏文化有几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首先,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次,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找不到任何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姓,姓它的都是汉族。每一个姓里边都有兄弟民族的血缘。同时人们会认为姓是不会改变的,其实不然。而姓之所以会改变,其原因也各异。 

    第一,因避祸或避仇改姓。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一个改成了冯,还有一个改姓同了,现在姓同的很少,基本可以判断是司马迁的后代。 

    第二,因帝王赐姓而改姓。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了国姓,在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一个功臣叫项伯,刘邦就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刘。 

    第三,兄弟民族改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等。 

    第四,因避讳而改姓。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姓邱的都没有耳朵旁,就是丘陵的丘,因为要避讳孔丘,就下令不能用丘,所以今天中国都是姓邱。 

    …… 

    【材料三】片段一:秦汉时的籍姓,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宝,后来才被赐姓为郑。这个当然很荣耀,一般的子孙也不会改回去的。也就是说,同为郑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血缘关系。 

    片段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田完本名陈完,陈国王子,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1. (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一】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华夏先民使用姓氏的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末期。 B . 西周以后,姓氏已经不再是体现贵族们身份的标志了。 C . 秦朝时期的一般平民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 D . 中国姓氏制度到汉代才逐渐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补全下面表格中的信息。 

      改姓事实

      原因

      关于姓氏的共同结论

      片段一

      ①  

      ③  

      片段二

      因帝王赐姓而改姓

      片段三

      ②  

    3. (3)  依据材料内容,说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重视和发扬姓氏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