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新闻读者
面对网络上纷繁的新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阅读者?2204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韩国选手、夺冠热门黄大宪在半决赛中被判犯规,无缘决赛。赛后,韩国队就判罚结果进行上诉。各国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对判罚事件进行报道。
【注】国际滑联在官网公布具体判罚原因:黄大完触犯的是2020年加入的新细则“S6 illegal late pass causing contact”。主裁判再次与录像裁判一起复查了录像,坚持原判罚。
【材料搜集】
[材料一]《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节选)
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传者根据他们的立场来传道他们所认为的真相,并对受者施加影响。在同一主题下,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事实不偏不倚,冷静客观地交替展示,用貌似公正的新闻再现方法来顺利完成向受众输入传播倾向的目的,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节选)
个人的知识背景、情绪、心态甚至是身体的生理状态都会影响人在某时某刻对某件事情的立场,而这种立场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所认为的真相。当然,有些时候,我们的这种相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传播者的相信,相信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相信这个传播事情的人。然而,传播者的立场会影响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所以说,无论是传播者的立场,还是受者的立场,都不是绝对的,这其中还存着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这种个人对于真实性的理解,绝不仅仅是受者自己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的立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也往往远大于个人的理解。我们以为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判断,但却感觉不到在我们判断时,甚至是判断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我们的立场,以及我们对于真实性的理解。
(选自《青年与社会》)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阅读者 | 评价维度 | 具体说明 |
关注客观事实 | 关键事实表述的准确性 | |
① | ||
关注新闻传者 | 在报道时是否以服务于公众情绪体验为目标 | |
关注新闻受者 | 辨析真相时,避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