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宜阳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布挎包·小马扎·针线盒

    ①在我们家,一提起母亲的“老三样”布挎包!小马扎!针线盒!无人不知。这是我母亲的遗物,也是我家的宝贝。

    ②据母亲说,这布挎包、小马扎和针线盒是抗战逃难时从老家带出来的,从东北到西南,流浪了大半个中国。布挎包用早年流行的阴丹蓝布头拼接缝制,肥肥大大。小马扎的木桩磨得油亮,四根帆布带不知换了多少次。一个精致的铁皮糖果盒被当作针线盒。

    ③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家从重庆搬迁到了贵阳。那年我刚十二岁。父亲工资微薄,母亲承受着筹划全家吃穿的巨大压力。街道上设置水站,凭水票排队接水。母亲舍不得花小钱给挑水工,于是用大桶接好水后,再用小铁桶轮番拎到家中,运一桶水要来回跑上三四趟、手上勒出的红印仿佛要渗出鲜血。一次,母亲在厨房蒙而抽泣,大家盘问半天她才吐出真情:“我真笨,买菜多给了人家一角钱,再找人家,摊主不认账了……”这意外的损失,就跟针扎在她心窝上一般、“检讨”了好几天。每次全家外出溜马路或逛公园,母亲总是跟在大家后面,低着头一言不发。我曾问母亲,怎么总是满腹心事?她说:“我得琢磨晚饭全家吃什么?缸里的水还够不够用?该不该叫送煤的了?兜里这点钱能坚持到月底吗?有一样没想周全,家就得‘停摆’了……”那些年,母亲的脸上写着疲惫、落寞、无奈和木讷……

    ④一次,母亲听说中华北路的一家缝纫社需要添人手,她想去试一试。为这事,父亲和母亲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⑤父亲说:“你年岁已高,身体又不好,出外工作会增添很大的压力……”出乎意料,从未与父亲红过脸的母亲竟然唱起了反调:“我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也想对社会有点用。别小瞧人.我有一双手,能挣点钱养家。国家喇叭里总在号召妇女,得从锅碗瓢盆里解放……”没有文化的母亲,这一次振振有词。

    ⑥父亲笑了,他把双手举起来作投降状。母亲的激动和倔强,似乎让父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喜——母亲在时代大潮中觉醒了!父亲后来告诉我们,跟母亲生活了快二十年还从未发现地有这般的“雄心壮志”。

    ⑥母亲终于如愿,缝纫社录用了她。每天她起得很早,把一天的饭菜做出来,用防蝇网罩住放在饭桌上,然后在挎包里放好中午的干粮、饮用水、小马扎、针线盒,踏踏实实地去上班,

    ⑧缝纫社的工作分为裁剪、缝制、小活、熨烫四个流程。母亲没有技术,只能分在小活组,负责锁扣眼、钉纽扣等。有一天,我凑巧经过缝纫社门口,不经意地往里瞅了瞅,看见了母亲,地坐在杂乱房间的一角——一个连灯光也够不着的潮湿角落。头上爬满白发的她佝偻着身躯,地缩在小小的马扎上,鼻子上架着一副高度老花镜,手上戴着两个顶针在穿针引线。小活组的大姨们正不知在开什么玩笑,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母亲皱着深深的眉宇,一动不动地缝制着,那么专注。啊,针扎了母亲的手指,地在吮着、吮着……我,一个还不太懂得珍惜亲情的十二三岁的愣头青小子,眼睛也潮乎乎的。晚上母亲回到家里,弓着身子直不起腰。“妈,别干了,累成这个样子,就挣这点塞牙缝的钱……”母亲狠狠地瞥了我一眼,仿佛在说:“娃娃家,懂个哈!”

    ⑨一天晚上,母亲下班回到家里,一言不发,大家以为缝纫社出了什么事,谁也没敢多言语。母亲在饭桌上一字一句地对大家宣布:“你们看,这是我平生领到的第一份薪水。”她从布挎包里掏出一个用过的信封,拿出几张抻得很平整而又脏兮兮的纸币,一共16元4角8分。母亲自言自语:“我能劳动挣钱了!”她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喜悦之色。过了一会儿,她又大声地说了一句:“感谢国家。我这一辈子,头一回感觉自己还有点用。”那天简简单单的晚餐,大家吃得特别香甜。

    ⑩过了一年多,这家缝纫社归并到缝纫厂,母亲也转为正式工人。我见过母亲穿着工厂制服照的相片:背着布挎包,拎着小马扎,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花!

    ⑪母亲退休后,参加过街道组织的识字班,担任过交通安全宣传员,曾为小区值勤。母亲活到了99岁9个月零9天。母亲去世后,遵照母亲的嘱托,我们将她积攒下来的薪酬回报给了社会。

    ⑫母亲去世后,我在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包被皮里发现了母亲精心珍藏的布挎包、小马扎和针线盒。啊,刻骨铭心的“老三样”,它见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在新时代的阳光的沐浴下一段可贵的心魂之旅啊!

    ⑬窗外,夜空里闪烁的繁星汇聚成一条壮丽的银河。那数不清的星辰,有亮有暗,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但哪一颗都不可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1日,作者:李复威)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事件概括

      人物形象

      第③段

      母亲买菜时,为多给摊主一角钱而难过。

      率真朴实

      第④~⑨段

      第⑪段

      母亲退休后为社区服务,临终嘱托我们将她积攒下来的薪酬回报给社会。

      懂得感恩社会

    2. (2) 请结合语境,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自言自语:“我能劳动挣钱了!”她的脸上露出了少见的喜悦之色。

    3. (3) 有同学读完文章后,认为文章的结尾似乎有些多余,建议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