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4高二上·海淀期末)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 ~(3)题。

    稻鱼蛙共作种养

    立体农业,就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例如,“板栗—茶树结构”“稻—鱼—甡结构”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黑斑蛙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蛙类,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和人工养殖的前景广阔。南方某地进行“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实验, 实验区稻田总面积2000 m²,以每200 m²为一个单元,共设10个共作单元,单元外围的防护设施包括防逃围网和防禽天网等。黑斑蛙幼体由水产养殖合作社自繁自育,规格为4g/尾; 鱼种选用耐低氧能力强的泥鳅,规格为3g/尾; 水稻品种为茎粗叶挺、分蘖力强、抗逆性好的“隆两优1988”。

    6月初,在实验区内施发酵有机肥,10天后进行人工翻耕并栽插水稻秧苗,实验中不再追肥。肥料既是水稻栽培基肥,也是蛙、鱼培养的天然饵料。 实验中,根据黑斑蛙生长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和营养成分的人工饵料。泥鳅以共作稻田中的单细胞藻类、摇蚊幼虫、蚯蚓、植物碎屑和杂草等天然饵料为食,全程不投喂人工饵料。实验投入与产出比如下表。

    表稻鱼娃共作种养工作种养实验区收支明细表

    实验收入

    实验成本

    品种

    产量/kg

    产值/元

    项目

    支出明细

    金额/元

    黑斑蛙

    4953

    148560

    黑斑蛙苗种

    130000尾

    13 000

    泥鳅

    25

    625

    泥鳅苗种

    2000尾

    100

    稻谷

    670

    2 780

    水稻

    种子、育秧

    300

    饵料

    不同时期专用

    49 000

    其他

    物料、租金和人工等

    29 100

    合计

    151965

    合计

    91 500

    稻鱼蛙共作种养模式, 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具有“四增·四节” 的效果,即增粮、增鱼、增蛙、增效和节药、节肥、节水、节工,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农业污染,一块稻田生产出优质稻谷及动物蛋白产品,可以增加农民的实际获得。

    1. (1) 该实验探索“以稻供荫、以蛙护稻、稻鱼蛙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水稻田群落的结构,提高单位空间中的经济效益。其中,稻谷遮荫对黑斑蛙种群生存的影响属于因素。
    2. (2) 除实验开始前施用有机肥外,实验过程中实现“免化肥、免农药”,符合国家提倡的环保种植要求。推广该种植方式的意义是
    3. (3) 据表可知,实验期间,该稻田的利润约为元/m²(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字)。为进一步提高收入,有些农户提出“泥鳅无需投喂饲料,初始投放数量越大越好”,请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评价这一想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