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4高三上·海淀期末) 学习以下材料, 回答(1) ~ (5) 题。

    水稻抗褐飞虱研究

    —虫高一尺稻高一丈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褐飞虱是专食水稻的害虫,它将针管状的口器刺入水稻,可直达韧皮部的筛管吸食汁液(图1)。取食过程中褐飞虱分泌唾液,唾液中降解细胞壁的酶类使得口针更容易穿刺,此外,唾液中的α- 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可以促进淀粉水解。

    B蛋白是褐飞虱唾液中的一种蛋白质, 随褐飞虱取食进入水稻体内,可抑制易感水稻的基础防御反应。水稻也有相应机制来抵抗褐飞虱。抗虫水稻中存在N基因,其编码免疫应答受体N蛋白。N蛋白可识别并能与B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进入细胞核,从而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引发防御反应。例如,通过调节胼胝质合成酶基因与筛管中胼胝质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控制筛板上筛孔(图2) 边缘胼胝质的合成,从而抵御褐飞虱吸食筛管中的汁液。

    研究发现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水稻中持续高表达B蛋白可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但植株矮小,产量低。 自然界中,抗虫水稻可及时清除B蛋白以避免过度的抗虫反应。B蛋白进入水稻细胞被N蛋白识别后,除激活抗虫信号通路之外,也激活了细胞自噬。细胞自噬是一种依赖溶酶体和液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B蛋白可与细胞自噬受体结合,且N蛋白促进二者的结合,自噬受体可与自噬体结合, 最终将B蛋白拖入液泡并将其降解。 由于B蛋白 -N蛋白- 自噬受体三者互作激活细胞自噬,降解B蛋白,水稻细胞内B蛋白的量被严格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当褐飞虱取食终止时,水稻细胞中已无残留的B蛋白,故可快速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水稻育种中已获得应用的抗褐飞虱基因非常少,因此发掘和利用水稻中多种不同抗性机制的基因,将它们聚合利用,是形成抗褐飞虱的长效机制。

    1. (1) 褐飞虱唾液中的酶可以水解植物细胞壁,便于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同时分泌的α-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将淀粉分解为进而吸收。
    2. (2)  水稻N蛋白调节胼胝质合成酶与胼胝质水解酶的表达(如下图),是对抗褐飞虱的有效策略。

      褐飞虱取食水稻汁液时Ⅰ ~Ⅳ应分别为(选填选项前字母)。

      a. 促进 

      b. 抑制 

      c. 上升 

      d. 下降 

      e. 阻塞 

      f. 畅通

    3. (3)  根据文中信息,下列关于 B蛋白在植物体内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B 基因转入抗虫水稻并持续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水稻抗虫性

      b. 水稻细胞中长期存在 B蛋白可激发防御反应,利于植株生长

      c. B蛋白在易感与抗虫水稻中引发的效应相同

      d. 抗褐飞虱水稻通过细胞自噬途径来清除B蛋白

    4. (4)  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分析抗虫水稻精细调控进入体内的 B蛋白以实现抗虫反应与生长发育之间平衡的机制
    5. (5)  虽然水稻通过 N蛋白可以对抗褐飞虱的侵害,但在水稻育种中单一应用此机制可能有失效的风险。请结合文中信息,推测存在这种风险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