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余姚月考) 古诗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与宋比玉 黄虞龙

    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

    [丙]书舟中作字 苏轼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①,撑者百指②,篙声石声荦然③。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注释)①欹侧:倾斜。②百指:一百只手指,即十个人。③荦(luó) 然:象声词。

    1. (1) 解释加线的词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舟中作字                

    2. (2) 用“/”给(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

      ②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4. (4) 在学习研讨中,就以上内容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请补全下面的对话。小文:面对月色,黄虞龙“怅然”,苏轼却“”,他们的心境不一样。

      小涵:是的。面对滩险舟危的时候,苏轼和其他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舟中他人是“无人色”,苏轼却“”。

      小文: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呢?

      小涵:根据学了(甲)文后我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再结合(丙)文中苏轼的自答之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