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与宋比玉 黄虞龙
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
[丙]书舟中作字 苏轼
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①,撑者百指②,篙声石声荦然③。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注释)①欹侧:倾斜。②百指:一百只手指,即十个人。③荦(luó) 然:象声词。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书舟中作字
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
①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
②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
小涵:是的。面对滩险舟危的时候,苏轼和其他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舟中他人是“无人色”,苏轼却“”。
小文: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呢?
小涵:根据学了(甲)文后我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再结合(丙)文中苏轼的自答之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