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深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很多人正是因为着迷于各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旅游的需求。旅游的发展也为非遗的传播拓宽了渠道、插上了“翅膀”。我们要牢牢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文化空间。所谓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文化旅游的市场背景下,与文化旅游活动结合,面向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与生产性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从而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进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摘编自杨江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材料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强调,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摘编自郑海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旅游,中国的旅游发展使非遗体验、非遗展示、非遗商品等广泛传播,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团体,激发了非遗的活力,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非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非遗充分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非遗将在旅游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我们积极地看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许多很好的案例。比如2022年9月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其中,安徽省濉溪古城入选非遗旅游街区,全省仅3个项目入选该类型公示名单。

    (摘编自“精选热点资讯”)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非遗能为旅游注入丰富的文化内容,旅游则能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B .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 . 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举措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D . 非遗在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2. (2) 材料一第二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是如何介绍的?
    3. (3)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参照材料二的内容,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促进当地非遗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链接材料】近期,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砀梨膏糖制作技艺项目榜上有名。砀山酥梨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民间用砀山梨熬制梨膏糖的历史也由来已久。19世纪后期,尚氏先人尚贵山开始应用中药配合熬制梨膏糖,经后人代代传承,对原有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容纳中国传统食疗保健理论,保持砀山梨膏的地方特色,流传至今,逐步形成砀山梨膏糖制作技艺。熬制的砀山梨膏成品润肺止咳、生津利咽、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4. (4) 材料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两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