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 1. (2023九上·柯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余秋雨《千年一叹》

    材料三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2019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等4点主张。而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斯金纳则发表“文明冲突”的谬论。

    1. (1) 根据材料一,“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所创造的文明属于哪一文明类型?请再举一例同类型的文明。
    2. (2) 材料二中,“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谁?他的思想与当时古印度哪一社会制度形成鲜明的对立?
    3. (3) 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