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金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方位

    聂鑫森

    ①又冷又饿又渴的方位,真的不明白此刻身处云阳山的哪个方位,他迷路了。黑沉沉的冬夜,刮着小北风,飘着细雪花,山路上结了薄冰。他疲惫地坐到路边的一块石头上,放下背着的笨重旅行袋,歇口气。手机没电了,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②方位到这里来,就为拍雪景。这里是高寒山区,下雪早,风景这边独好。更重要的是他想出了一个拍组照的好题材,叫《白雪红路标》——专拍红军时代遗存在大山里的房屋、战壕等,既是风景照,又有思想内涵,参加明年全国的红色旅游影展,不可能不入选。他是一家旅游报的摄影记者,已有些名声了,明年省摄影家协会换届选举,他得拿出好作品,争取选上个副主席啊。方位从长沙坐火车先到井冈山市,然后搭乘去各个风景点的旅游大巴,在湘赣两地采访、拍照,听说羊蹄村有一处无名红军烈士基地,村民们几代守护。方位不可能不去拍照。不料,下午刚到村里,省摄影家协会的负责人打来电话,让他赶回长沙,因明日下午三点有个座谈会,主题是:深入火热生活,创作优秀作品。方位顶风冒雪下基层,得好好介绍经验。方位不可能不去!他只能先步行到丰登镇,宿一晚;赶明日早班长途汽车去县城,再转车回长沙,必须环环紧扣,出不得半点儿差错。

    ③一阵风送来隐隐约约的锣鼓声。他精神猛地一振,赶忙背起旅行袋,迎着锣鼓声的方位而去。跌跌撞撞走了好久,前面出现一块平地,搭着一个灵棚,灵棚后面是村子的屋影,这是村民在办丧事。方位从旅行袋里找出一个没写字的白信封,往里面放进两百元的奠仪,然后一步一步地朝灵棚走去。

    ④这时从灵棚里走出一位中年人,急急地迎上前,说:“这么晚都来,辛苦了。我是村主任,王子明。”“不……辛……苦。应该的。”方位随王主任走进灵棚,里面有十来个人,都礼貌地站起来和他打招呼。灵案上立着带镜框的遗像,逝者的样子很年轻,不过三十岁左右。上方挂着白布黑字的横额,上写“怀念我们的好书记贡力同志”,两边分挂着挽联:“从城中来,挂职不怕苦;做村里事,舍命为脱贫。”方位马上明白了,贡力是城里来挂职当村支书的,为这个村脱贫致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令人敬佩。方位肃立在灵案前,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在签到簿签上名字,掏出奠仪递过去。

    ⑤“对不起,不能收啊!贡力的父母一再交代,谁的奠仪也不能收。方先生,你从哪里来?与贡书记是什么关系呢?”方位忙答:“我是省城的记者,从羊蹄村拍完照去丰登镇,因为走错了路,才到了这里。我不认识贡书记,但一看挽联,就知道他深受村民爱戴。”

    ⑥方位坐到一大盒木炭火边,顿感周身暖和。“各位在这里为贡书记守灵,唱夜歌子,可见你们和他情深意长。”

    ⑦坐在火边的人点着头,眼里涌出了泪水。“是啊,是啊!贡书记才二十八岁,还没成家哩。他来这里三年了,起早贪黑,建立农村合作社,搞多种经营,硬是让村民脱了贫。”“他住在一个孤老头儿家,不但掏钱交伙食费,还为老人做饭洗衣、修理房屋、陪去看病,比儿孙还孝顺。”“贡书记做人低调。村里要选个代表去县里接受表彰,他力推王主任去。”“方记者,你帮个忙,好好写写贡书记,我们全村人都感谢你。”

    ⑧一杯热茶端上来了,一大碗香喷喷的面条也端上来了。

    ⑨“贡书记是怎么去世的?”

    ⑩“这地方的冬笋、木炭很有名,订货的很多。前几天来了几辆大货车,因山路才修到一半,弯道多,又刮风又下雪,载了货走起来就难。贡书记口吹哨子,手握小红旗在车前步行引路,离山下还有一段路时,贡书记也许是太冷了太累了,脚一滑,人摔出路外,跌下了几十米高的悬崖……”王主任再也说不下去了,放声大哭起来。

    ⑪方位觉得心里堵得慌,放下筷子,再不想吃什么了。

    ⑫“我想听你们多说说贡书记,对我也是个教育。明天,我再去采访村民,再去贡书记常去的合作社和那个悬崖边拍照。这样的好书记,应该让大家学习。”

    ⑬在这一刻,方位忘记要去长沙开会的事了。

    ⑭铜盆里的木炭火烧得旺旺的,像一盆怒放的红莲花。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方位”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又是全文的线索。请结合全文内容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为拍照雪夜赶路,①;→听到锣鼓声,寻找方位;→②,③

    2. (2) 贡力书记为什么被村民们称为“好书记”?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 (3) 第②段多次出现“不可能不……”这样的双重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一个比喻句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