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龙湾月考) 阅读

    《礼拜二午睡时刻》(有删改)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①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  

    ②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又在两个一模一样的镇上停了两次。她们是这节简陋的三等车厢里仅有的两名乘客。小姑娘把她们随身带的东西——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口的座位上。母女二人都穿著褴褛的丧服。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③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这个镇子也和前几个贫瘠的镇子一模一样。这里再也看不到香蕉林了。从这里起,火车已经开进一个镇子。这个镇子与前面几个差不多,然而要更凄凉。 

    ④汽笛响过后,火车减低了速度。不一会儿就停了下来。车站上空无一人。母女俩下了车,走过荒凉的车站。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母女俩沿着杏树荫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家走去。母亲用手指甲敲了敲纱门,等了一会儿又去叫门。

    ⑤在离纱门不远的地方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母亲透过纱门朝里张望了一眼, “我要找神父,”她说。“我有急事,”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⑥大门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请进来吧!”母女俩被领了进去。房间深处的门开了。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睛,从里面走出来。

    ⑦“你有什么事?”他问。

    ⑧“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女孩子坐在那里,把那束鲜花放在膝盖上。 

    ⑨神父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皮面笔记本、一支蘸水钢笔和一瓶墨水,然后坐在桌子旁边。 

    ⑩“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⑪“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⑫“谁?”

    ⑬【A】“卡络斯·森特诺。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⑭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B】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⑮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她走出门,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普通的的上衣和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

    ⑯“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

    ⑰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在柜子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神父把钥匙摘下来,放在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神父吁了一口气。“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⑱女人签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神父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那个孩子。【C】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的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⑲“他没有办法,没钱买牙套,把牙全部拔掉了。”女孩子插嘴说。   

    ⑳“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她们打我儿子时的那个样子。”

    ㉑“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说服力,因为人生经验已经多少把他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连连打着哈欠,几乎就要睡着了。他睡意朦胧地指点母女俩怎样才能找到卡洛斯·森特诺的墓地。那个女人注意地谛听着神父的讲话,然后向他道了谢,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 

    ㉒在这个钟点,人们都去睡午觉,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窃窃私语的大人。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人们都知道了”神父喃喃地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㉓ 那个女人透过纱门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小女孩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㉔“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

    ㉕“谢谢!”那个妇女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她挽着小姑娘的手朝大街走去。

    【注释】①礼拜二,在《圣经》中是审判日。②(法袍,sotana,神父穿的服饰)

    1. (1)

      上图是神父的笔记本中《公墓访问记录表》的记录,请你阅读原文,补充表格中卡络斯的“人生经历”。
    2. (2) 小说中的母亲有很多反常的举动,请你根据示例 , 在AC句中选择一句,品读母亲的反常举动背后的人物形象。

      示例:

      我选【B】句,赏析:面对提问,女人没有因为丧子而语无伦次,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小偷的母亲”而不好意思明确回答问题,反而是毫不迟疑又毫无保留地回答信息。这种反常的行为,可以看出来母亲打心底不认为儿子是小偷,她要用自己的行为证明孩子的清白和尊严。她是一个勇敢、正直的母亲。

    3. (3) 两个同学就环境描写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对话。

      “反常的环境描写”讨论现场

      原文: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又在两个一模一样的镇上停了两次。 

      原文: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这个镇子也和前几个贫瘠的镇子一模一样

      小龙:小镇之间怎么会一模一样,我觉得这处环境描写很反常

      小湾:我查阅到了当时的背景:文本写于20世纪的哥伦比亚,当时,马格雷纳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香蕉,使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一带突然繁荣起来。“香蕉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商人。在外有殖民者飓风般的掠夺,在内有本国政权的压迫,这一切使拉丁美洲国家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除了经受着贫穷之外,当地人民个体生命没有丝毫保障。对于这一切,当时的公众受尽压迫却并未觉醒。

      小龙:所以作者用“一模一样”是想暗示:

      小湾:没错,社会环境描写既能表现小说人物的生存环境 , 也能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居民的这种状态,作者巧妙得用“”来暗示了。它既不是深夜的沉睡 , 也不是清晨的苏醒 , 而是巧妙得处于两者中间状态。

      小龙:你启发了我!联系你的提示和背景资料 , 我更能理解笔记本里有这么多“未详”的原因!(《公墓访问记录表》)

    4. (4) 母亲走向人群的精神和谁的精神类似?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项,并解释理由。

      A.《故乡》 鲁迅 B.《孤独之旅》曹文轩 C.《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