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上·深圳期末) 【征途有锦囊】少年征途,不仅仅用脚步丈量大地,也可以在阅读中领略不一样的风景,获得不一般的智慧。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问题。

    天真烂漫是吾师

    刘小川

    ①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鲁迅十二岁,离开朝夕玩耍的百草园,进了绍兴颇具名望的三味书屋。先说书屋的布局。书屋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南墙的圆洞后有一间屋,悬小匾“谈余小憩”;北面两间屋,有“仿佛陶庐”。后园一个亭子挂着匾额“自怡”,亭前花木颇壮观,有两棵百年桂花树。蜡梅北向,大天竹果实累累。

    ②寿镜吾先生是绍兴城的名师,总是穿一件破旧的大衫,“家人给他做了一件皮袍子,他一直舍不得穿……他不抽烟,只喜欢到谢德兴酒店吃点儿酒,算是人生的一大陶醉。吃酒时,总得走进店里,不让学生看见”。

    ③三味书屋的环境十分讲究,而寿镜吾先生吃穿朴素,教孩子身教是第一位的。师道尊严,质朴为先,惜物为先,知耻为先。他吃酒要避开学生。他从不滥收学生,不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践行有教无类。

    ④小鲁迅是捣蛋鬼,老师罚他喝凉水,还要打他嘴。“他太调皮了,居然跑到庙会里去扮小鬼,油彩没抹干净,就跑回书房里来。”他在课堂上举手提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一时蒙了,学生们大乐。

    ⑤老师出对课题:“独角兽。”小鲁迅怂恿同学答:“四眼狗。”老师猝不及防,一连串的对子顿时冒出来:二头蛇、三脚蟾、八脚虫……

    ⑥桂花树是可以爬的,蜡梅花是可以摘的,墙洞是可以来回钻的,秋千是天天荡的。十二岁的小鲁迅制作了一款书签,写了一行小字:“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调皮捣蛋的一个原因,是他成绩好,有调皮的本钱。

    ⑦老先生又出对课题了:“月中桂。”学生对“风前柳”,对“雪里梅”。小鲁迅脱口而出:“星里麻。”老师听不明白,慢慢摘下了大眼镜。小鲁迅解释:“星里有牛郎织女,织女星不正是织麻的吗?”

    ⑧少年,正是奇思妙想喷涌之时。寿镜吾先生不打压,除非学生恶搞、装怪。孩子们自由的思绪就像原野上不羁的风,创造性的才华在孕育。如果小鲁迅不能天真烂漫,不会调皮捣蛋,那么,他后来的运思、运笔,不可能那么凝练而灵动。

    ⑨苏东坡尝言:“天真烂漫是吾师。”当下的一大难题是:如何保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

    童年快乐,是通向一生幸福的唯一桥梁。切记:唯一桥梁

    ⑪从五六岁到十三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绍兴古城到外婆的安桥头,小鲁迅的生活惬意而又活泼,灵动而又安静。他的脾气也不小,比如一脚踩烂了弟弟的风筝。同学叫他的外号“雨伞”,他要捏拳头,怒目而视,扔了书包打架。邻居小子八斤欺负他,他奋起反抗,包括用画笔来反抗。这些都构成了未来那一位“横眉冷对”的反抗者的雏形。

    ⑫研究鲁迅,要仔细打量他的孩提时光。

    ⑬百草园并不大,三味书屋的园子也不大,但是,“大”是什么意思呢?多大是大?

    ⑭古人云:“一微尘内斗英雄。”古人发现了无限小。小孩子的眼中,大抵只有心理半径。物理半径只是心理半径的伴生现象。苏轼一生,“半中国”而已;曹雪芹只拥有双城记忆:金陵、北京;卡夫卡去过的城市甚少;福克纳在一块“邮票般大”的地方写出了《喧哗与骚动》。

    ⑮巴掌大的春水池塘,他钓过鱼,捉过鳖,玩过黑泥,追过翠鸟,扎过水葫芦船,摘过鸡头米,看过初荷、圆荷、残荷,听过蝉声如雨,见过白雨跳珠,闻过袅袅炊烟,惊叹过燃烧的晚霞、浩瀚的星空,吃过莲子,当过调皮鬼,砸过核桃皮,撬过地拱子……

    ⑯玩过无数次的池塘,有了永久性的情感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会发散开去。

    (摘自上海文化出版社《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2023年1月出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有删改)

    1. (1) 【识人物】通读全文,完成表格,探寻小鲁迅的奇思妙想。

      外在行为

      性格特点

      扮小鬼,油彩没抹干净就跑回书房;怂恿同学答“四眼狗”捉弄老师

      调皮捣蛋

      询问“怪哉”虫子

      爬桂花树,摘蜡梅花,钻墙洞,荡秋千

      活泼好动

      善于学习

      对课题上脱口而出“星里麻”

      敏于创新,富有想象

      有反抗精神

    2. (2) 【赏妙笔】以下文字极具表现力,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

      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标点等角度鉴赏。

      巴掌大的春水池塘,他钓过鱼,捉过鳖,玩过黑泥,追过翠鸟,扎过水葫芦船,摘过鸡头米,看过初荷、圆荷、残荷,听过蝉声如雨,见过白雨跳珠,闻过袅袅炊烟,惊叹过燃烧的晚霞、浩瀚的星空,吃过莲子,当过调皮鬼,砸过核桃皮,撬过地拱子……

    3. (3) 【谈理解】如何理解第⑩段画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 (4) 【析作用】第⑭段列举了其他人的例子,看似与鲁迅无关,能否删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 (5) 【明启示】文章第⑨段提出“如何保护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这一当下“难题”,读罢小鲁迅的成长,请你思考如何解答这一难题,并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