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上·潮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起义,次日拂晓式昌首义宣告成功,截至12月下旬,内地十八省除了直隶、甘肃、河南均已脱离清廷。至次年2月12日,清帝明诏退位,共历时125天。从战事角度看,实打实的仅出现在武汉地区与南京地区,其他不是规模很小就是呈现一边倒。以最惨烈的武汉之战为例,起义军伤亡不到8500人,清军伤亡估计更少。

    ——摘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共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于1924年10月8日开设“双十特刊”,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文章着重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1927年10月10日,中共发表了《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他过去的革命历史,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的反动本质。此后一段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与失语状态。1937年10月,中共《战斗》杂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摘编自周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中图1、图2的内容,归纳出辛亥革命取得的两大重要成果。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纪念辛亥革命”所持态度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态度变化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