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此,1835 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 年和1875 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如利物浦市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 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 年规定 13 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5小时,1847 年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1880 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 此外,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 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 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 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 清政府于 1902 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督修街道工程。 但直到1904 年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一律砥平”。 1905 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拟仿内城“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 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 1906 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从1904 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 条,共计耗银87.4万两。 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但因修成之路“矢直砥平,行人称便”。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