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湖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洒,败事不可后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夫侥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谀者,穷辱之舍也;取虐于人者,趋祸之路也。故曰去侥幸,务忠信,节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

    鲁有恭士,名曰机氾,行年七十,其恭益甚。一食之间,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氾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对君之坐,岂不安哉?尚有差跌;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氾所谓幸者也,固未能自必。鸿鹄飞冲天,岂不高哉?矰缴①尚得而加之;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誉人者少,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氾者何释恭为?”

    成回学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问其故何也,回对曰:“行者比于鸟,上畏鹰

    鹑,下畏网罗。夫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祸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节之亏,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首曰:“君子哉!”

    (节选自《说苑·敬慎》)

    材料二: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注]①矰缴:古代射鸟用的箭和绳。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恶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氾者何释恭为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伐,指损害,与“自伐者无功”“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相同。 B . 数,与文中“疏”相对,指亲近的人,在本文中具体指恭敬忠信的人。 C . 裘褐,指粗陋衣服。机氾看见穿粗布衣服的人都行礼,可见其恭敬谨慎。 D . 稽首,是一种隆重的跪拜礼,子路行此礼表明对成回恭敬态度的赞赏。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自身的嗜好和欲望、别人奉承的话、众人的言论,都可能带来祸患,因而需提升修养。 B .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恭敬忠信”,不但可以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甚至还可以治理好国家。 C . 机氾和成回都善于借常见事物说理,以虎豹或飞鸟喻指文中的“誉人者”“为善者”,读来振聋发聩。 D . 从材料二看,一个人温和谦恭,谨慎修德,会使人心生仰慕;持守柔弱,保持谦卑,则不会被人超越。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

      ②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

    5. (5) 材料一,孔子和机氾都主张恭敬,两人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