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蒙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和树

    张亚凌

    ①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②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③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

     ④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⑤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⑥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⑦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⑧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⑨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⑩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⑪ 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

    ⑫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

    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

    ⑭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

    (选自《阳光深处的柔软》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斑斑劣迹”,属于褒词贬用,原指错误恶劣行为很多。这里指“我”童年时顽皮淘气的事情很多。 B . 第⑩段写到邻家婆婆一生的遭遇,她的坚强豁达让人心生敬佩,不仅教育了“我”,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C . 第⑬段画线句子以叶别离树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母亲离世的悲伤之情。 D .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像作者笔下的树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
    2. (2) 作者记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道的语言完成下面表格。

      树名

      树的神奇之处

      “说人论事”

      茅坑边的杨树

      即使长在茅坑边无人搭理也长得又粗又高大。

      院子里的两棵树

      人要在伤痛中坚强地成长,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门口的歪脖子树

      即使压弯了弄断了还是不断生长。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

    4. (4) 请说说第⑦⑧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5) 文章标题“母亲和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