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问——《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冠以“忠义”二字,你觉得合适吗?同学们的回答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水浒好汉们,替天行道,济危扶困,惩治贪官,体现其义;后来被招安,一心报国,破辽国,征方腊,体现其忠。所以冠以"忠义"二字大体上是合适的。
B . 我统计了一下,整本书中"忠义”一词有一百多处,几乎贯穿全篇,比如第七十一回也说:“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又并不差。”冠以“忠义”二字,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
C . 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个个都能称为“忠义”之士,比如吴用,他曾劝宋江弃宋从辽,难称为忠;还曾将卢俊义骗上梁山,难称为义。况且,“忠义”与“官逼民反”的主题不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冠以“忠义”二字似为不要。
D . 书中所谓好汉们,或是通过欺诈手段被'逼"上梁山,或是犯事之后逃上梁山,他们践踏法律、背叛朝廷,是洪太尉放出的“妖魔”,是高太尉镇压的贼寇。在我看来全都不配称为“忠义”,怎么能叫《忠义水浒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