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福州期末)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种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竿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之才。不知武用兵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吴王因庐之入郢也,武为将军。及泰、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若按武之书以责武之失,凡有三焉。《九地》曰:“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而武使秦得听包骨之宫出兵救楚无忌吴之心斯不威之甚。其失一也。《作战》;“久暴师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且武以九年冬伐楚,至十年秋始还,可谓久暴矣。越人能无乘入国乎!其失二也。又曰:“杀敌者,怒也。”武纵子骨、伯韬鞭平王尸,复一夫之私忿,以激怒敌,此司马我子西、子期所以必死仇吴也。勾践不颓旧冢而吴服,田单谲燕掘墓而齐奋,知谋与武远矣。武不达此,其失三也。然始吴能以入郢,及因胥、船、唐、蔡之怒,及乘楚瓦之不仁,武之功盖亦鲜耳。夫以武自为书,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节选自苏洵《嘉祜集·权书·孙武第七》,有删改)

    材料二: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寐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有删改)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而武使秦A得听包骨之B言C出兵救D楚E 无忌吴之F心G斯H不威之甚。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中“穷”是“穷尽”的意思,与成语“穷追猛打”的“穷”意思不同。 B . “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上乃欲变此”《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 C . 间,缝隙,文中代指机会,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别论战》中的“间”意思相同。 D . 三军,春秋时大国对军队的合称。按周制,大的诸侯可以有三军常称为上军、中军、下军。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洵认为《孙武十三篇》中论述的奇特、权变、秘密、机智等用兵技巧,神出鬼没,自古以来的兵法著作大都比不上它。 B . 在吴国外祸内患接踵而至时,苏洵认为孙武作为吴国的将帅却没有办法平息这些祸乱,这与他在书中所论相差甚远。 C . 苏洵认为依照《九地》所论,孙武纵容子胥、伯豁鞭打楚平王的尸体来发泄个人私愤的做法会激怒楚国,招致祸患。 D . 《孙子兵法》中强调将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助手,如果将帅辅佐君主周全,国家一定会强盛,反之则一定会衰弱。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尚不能自用,以取败北,况区区祖其故智余论者而能将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