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
(1)
下面各组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B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C . 惧其不已也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
(3)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表明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B .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指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北岸,再无高大的山阻隔了。
C . 甲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 .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甲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
(4)
你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