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龙华期末) 阅读

    印象汪曾祺

    杨文利

    ①与汪曾祺先生厮熟了,常去蒲黄榆汪宅叩门拜访,在那张半旧的三人沙发上并坐闲谈,如此者数年,汪先生是一个率真的人,性情也很随和,而又健谈,而又喜欢杂览,而又广交游,听他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真乃赏心乐事.

    ②一日,欢谈之际,不知怎么说起了高邮湖的茭白。汪先生告诉我,清代扬州盐商童岳荐所撰烹饪书《调鼎集》,述茭白烹调之法,有拌茭白、茭白烧肉、炒茭白、茭白酥、茭白脯、糟茭白、酱茭白、糖醋茭白和酱油浸茭白,计九道菜式.他抿了一口茶,咂着嘴说:“若论鲜美,都比不上昂嗤鱼烧茭白。”

    ③我的家乡也产茭白,俗名高笋,昂嗤鱼这个名字倒是头一次听说。汪先生端起茶杯复又放下:“此鱼头扁嘴阔,口角有须,背黄腹白,有褐色斑纹。”见我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又接着说道:“背上有一根硬刺,若捏住硬刺,便‘昂嗤昂嗤’地叫。”我听了这话,不觉恍然大悟,原来是黄鱼,吾乡呼为黄鸭叫,因其叫声酷似鸭子,乃相与一笑.

    ④正谈得起劲,汪先生眉头一蹙,笑容渐渐敛起,一言不发,直着眼睛在那里出神,连烟蒂烧到手指都全然不觉,良久乃道:“不尝此等珍味,已将近五十年了。”说完这话,仍是低头不语,惘惘若有所失。

    ⑤呆了半晌,重新点燃一支烟,吧嗒吧嗒地吸了几口,始恢复常态,说了几句闲话,又谈起高邮湖的咸鸭蛋.他喷了一口烟,启颜一笑道:“高邮人吃咸鸭蛋,不像其他地方,切成两瓣或四瓣,而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一面说,一面用手比画,“筷子戳下去,‘吱'的一声,红油就冒出来了。”他咂嘴若有余味,只觉人生至乐,无逾于此矣。

    ⑥停了一会,忽然将头一偏,嘴一抵,慨然叹道:“我走过不少地方,所食咸鸭蛋多矣,比起高邮咸鸭蛋差远了。别的地方的威鸭蛋,我实在看不上眼。”说到这里,鼻子里哼了一声,一脸鄙夷不屑。

    ⑦我知道高邮咸鸭蛋名闻天下,但还是忍不住插嘴道:“敝乡也出威鸭蛋,俗称盐鸭蛋,分黄泥、盐水二种,起沙流油,一想起就流口水。”汪先生理解地看了我一眼,继续说道:“我在北京吃过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略无红油,也不松沙,简直味同嚼蜡.”说罢,嘴角一撇,眼皮一翻,一副大不以为然的神情。

    ⑧又一日,汪先生适从湖南讲学归来,兴致很好,谈到几年前的桃花源之游,以及观桃花、品擂茶的往事,说到擂茶,汪先生难掩兴奋之情,不禁跷起拇指,啧啧称赞道:“桃源擂茶,味清香而甘甜,别具风味,连饮几大碗,只觉齿颊留芳,心脾顿爽,乃平生未有之满足,佐茶的藟头'尤其可口,又酸又甜又辣,滋味之浓,无过于此。我走南闯北,所吃的头,已经不少,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都尝过了,桃源藟头最合我的胃口。”人生快意之事,时隔多年犹不能忘。

    ⑨汪先生对擂制擂茶的用具,长可达两米开外、用油茶木制作的擂槌,俗呼为“擂茶棒”“擂茶杵”者,印象甚深。惊讶赞叹之余,提起《武林旧事》中有一段记载:“插槌,俗谚云:“杭州人一日吃三十丈木头。'以三十万家为率,大约每十家日吃擂槌一分,合而计之,则三十丈矣,”

    ⑩忽而想起桃源人江盈科所撰《雪涛谐史》中有一则笑话,大意云桃源人嗜擂茶,其擂槌长五尺,半年而尽.若以六十岁计算,桃源人吃进肚子里的擂茶杵,可盖三间小房子.汪先生听罢,扮掌大笑。

    ⑪又一日,汪先生多喝了一点酒,两颊微配‘,叙了一会闲话,忽然向我眨了眨眼睛,抿嘴一笑道:“我给你写一幅字吧”言毕,掐灭了手中的烟,站起来便往书房走。我闻言大喜,也跟了进去。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他的书斋,房间甚逼仄,只有一桌、一椅、一床、一沙发,还有一排书柜,书桌十分凌乱,杂陈的书籍杂志堆积如山,汪先生铺好宣纸,左手插在裤兜里,右手执笔,略一寻思,援笔立就,以行草写了一幅三尺中堂:“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龙蛇飞动,一笔到底,颇有仙风道骨。书毕,歪着头欣赏了几秒钟,似乎很满意,落款,钤印,然后掷笔而出,回到客厅继续海阔天空地闲聊。

    ⑫这副联语出自宋儒程颢的《秋日偶成》,寓静观万物、怡然自乐的情趣,颇堪玩味。宋代理学家讲“静观”“静坐”,汪先生极为欣赏 , 内心宁静,方能享受自适之乐,以汪先生的恬淡、平和,在我看来,理应寿享遐龄。谁知世事难料,几个月不见,忽然听到他滤归道山’的消息,为黯然者久之,汪先生的字,已装裱成轴,配上镜框,悬于壁间,晨夕相对.见字如见人,往昔谈笑教诲,一一如在目前。这位可爱有趣的老头儿,可亲可敬的温厚长者,一直在这里。

    【注释】①蓄(jiào)头:草本植物.②(tuo):饮酒后脸发红.④滤(ju)归道山:早已去世.

    (节选自《新民晚报》2022年8月刊,有删改)

    1. (1) 【梳理事件】本文围绕“可爱有趣的老头儿,可亲可敬的温厚长者”,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品读佳句】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说罢,嘴角一撇,眼皮一翻,一副大不以为然的神情。

    3. (3) 【分析段落】请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4. (4) 【理解文意】第②段谈到“宋代理学家讲‘静观'静坐’,汪先生极为欣赏”,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分析汪先生为什么极为欣赏“静观”“静坐”。 
    5. (5) 【探究主旨】“卷”是当下校园的流行语,“忙”和“拼”成为很多同学日常学习状态。阅读本文后,校园的“卷”和汪曾祺式的“闲”,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