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4高一下·西昌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辽阔征程上,天津“动”起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诞生了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等100多个制造业“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天津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标准建设一批产业重点承接平台和项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世界级港口城市,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天津力量。

    材料二 五年来,天津市每年把财政支出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连年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实施稳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0万人,帮助2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水平以及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稳步提高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到1701家。推出24条居民增收措施,促进群众收入协调增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海河之滨的暖心故事,还在续写。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天津市是如何稳中求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天津市续写海河之滨暖心故事的举措对改善民生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