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童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即学习打扫卫生、回答他人问话、请见请辞,“六艺”的基本内容等,这些被归类为“事”,即在智虑未成熟的时候,孩童只需要效仿师长,学会事情的正确处理方式,记诵基本的知识,重在养成端正淳厚的品性。而到十五岁以后,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这些则被归类为“理”,即在智虑成熟之后,青年【】要知道事情是怎样的、应当怎样做,【】需要知道为什么是那样的、为什么应当那样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古人也十分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他们学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的是各种礼节,乐指音乐,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 ____,数指____。
由此看来,古代与现代的学制虽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智特点,秉持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①淳厚:
②秉持:
①书指 ,②数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