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潮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铦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

    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从,心颇不悦。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有删改)

    材料二: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如此[A]之流[B]未易[C]悉数[D]可谓[E]进苦口之药[F]石[G]针[H]害身之膏肓。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访于陆贽”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字词义不同。 B . “副之以实”在文中与“济之以虚”相对,其中的“副”是辅助、补助。 C . “上虽貌从”与“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貌”字活用情况相同。 D . “深切”指的是“真挚恳切”,与现在说的“深切怀念”意思是一样的。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贽认为授给爵位应该慎重、珍惜,因为事情的发端虽然微小,以后的流弊肯定严重。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进献瓜果的人。 B . 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但是陆贽多次直言谏诤,德宗心里也不高兴。 C . 苏轼赞赏陆贽才能本来就能担当帝王的辅佐之任,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D . 苏轼认为如果陆贽能改变向德宗进谏的方式,那么德宗也许就能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可能会再现。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

      ②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

    5. (5) 对于材料二提到的“用人听言之法”,材料一中陆贽有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