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2. (2) 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成就;写出为实现该成就,习近平提出了什么理念;并指出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