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冬笋
李学文
①隆冬的赣南北部山区白雪皑皑,滴水成冰。红军长征后,留守在这里牵制敌人的红军被搜剿的敌人重创。四名战士满身血污地从阵地上爬下来,在雪地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路。他们耗尽全力,终于爬到了两里外老猎户老杨的门口。
②老杨独居深山,他开门一看,是四名受伤的红军战士,一人左手骨折,三人腿部中弹,其中一人已经昏迷,看样子快不行了。老杨站在门口愣了一会儿,然后赶紧把他们扶进屋里。
③老杨常年在外打猎,练就了治疗骨伤枪伤的好医术。他很快把战士的断手固定,又给三名腿部中弹的战士取出了子弹。那个手折了的战士说:“大爷,我们已经三天粒米未进了,你能给我们一点吃的吗?”
④大雪封山,老杨昨天其实已经断炊了,家里只剩下半边兔子肉,他原本想靠它挺过大雪封山期。
⑤老杨没多想,就把半边兔子肉剁了一半炖了。肉熟了,他只为三名清醒的战士端去了肉和汤。三名战士满腹狐疑地看着老杨,其中一个说:“怎么没给昏迷的兄弟端一碗?”老杨长叹一口气,说:“他这样子已经吃不了东西了。”手折了的战士不信,想掰开昏迷战士的嘴给他喂,确实一点也灌不进去。
⑥战士们饿极了,两餐就把半边兔子肉吃完了。实在没吃的了,老杨就扒开雪,挖屋檐前的草根煮汤喝。又挨过了两天,最后连屋檐前的草根也挖没了。
⑦为了弄吃的,手折了的战士提议,让老杨带他上山挖冬笋。老杨不同意,说大雪封山,上山挖笋十分危险。两名有腿伤的战士也不同意。手折了的战士说:“不上山挖笋,五个人都会饿死。”无奈,老杨只好带着他冒雪上山。
⑧两人在齐膝深的雪中走着,每走一段山路,就做个记号。到了竹林地,他们大半天才挖了一竹篮冬笋。返回时,大雪已把记号覆盖,两人凭感觉在雪海中前行。突然,手折了的战士一脚踩空,掉进了深涧。
⑨见只有老杨一人回来,一名有腿伤的战士问:“那位兄弟呢?”
⑩老杨悲戚地说:“掉进深涧牺牲了。”两名战士听了,一脸惊愕。
⑪看似满满一竹篮的冬笋,实际只有十五个,剥壳后可食用的部分很少。老杨预计十五天后大雪能停,他要用这十五个冬笋帮大家度过大雪封山期。
⑫老杨煮好笋汤,端到两名战士手中,但两人都不肯喝。老杨明白,自己没给那名昏迷的战士喂兔肉汤,特别是手折了的战士掉进深涧牺牲后,他俩就生了戒心。老杨当着两人的面,一仰脖把冬笋汤喝了个精光,又把碗底的几小块笋片放入嘴里。两名战士见老杨喝了笋汤,吃着笋片,就跟着喝了。
⑬喝完笋汤,两名有腿伤的战士让老杨给昏迷的战士喂汤。老杨摇摇头,说:“他一直昏迷,汤喂不进去,洒了可惜啊……”其中一名有腿伤的战士愠怒地看了看老杨,自己端着汤艰难地爬到昏迷的战士跟前。老杨把汤夺下来,说:“留着这碗汤,还能对付一个人的饥饿!”另一名战士一看,愤怒地拉动了枪栓。
⑭那个爬过去的战士又把笋汤夺回来,然后掰开昏迷战士的嘴,可像之前一样,怎么也喂不进。老杨说:“孩子呀,别看他现在还有心跳,他应该是快不行了。”
⑮爬过去的战士听了,冲老杨吼道:“你这是谋杀!”
⑯老杨缓口气说:“孩子呀,我们只有十五个冬笋,按往年的天气,至少还有十五天的封山期,节约一个人的食物,我们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⑰爬过去的战士气愤地把碗摔了个粉碎,怒道:“你竟然还敢这样说,难道不怕死吗?”
⑱“我说的是实话,他挺不过这几天了!”
⑲拉枪栓的战士怒喝道:“别说了,小心我毙了你!”
⑳老杨也来了气,又心疼又委屈地说:“难道我真的不想给他吃吗?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呀……”
㉑两名战士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问:“他是你儿子?”
㉒老杨抚摸着儿子,说:“你们来的那天,我就认出了他。他参加红军时还是个娃娃,四年时间,长得像个汉子了。”老杨老泪纵横。
㉓两名战士紧紧地抱住了老杨。
㉔四天后,老杨的儿子没了心跳,老杨抹着泪,把他埋在了屋后面。
㉕就这样,老杨用仅有的十五个冬笋,终于让自己和两名战士挺过了大雪封山期。两名战士归队时,紧紧抱着老杨,同时叫了一声:“老爹……”
(选自《2022年中国短篇小说年选》,有删改)
矛盾冲突 | 事件概括 | 战士反应 |
第一次矛盾冲突 | ① | ② |
第二次矛盾冲突 | ③ | ④ |
①隆冬的赣南北部山区白雪皑皑,滴水成冰。(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爬过去的战士听了,冲老杨吼道:“你这是谋杀!”(赏析句中加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