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衡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答秦太虚书 (节选)
    苏轼

    初到黄, 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 , 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 , 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注释】①书:元丰三年十一月,苏轼被贬黄州,写给弟子秦太虚(秦观) 的一封书信。②廪(lǐn) 入:伙食费用。③平旦:平明,早晨。④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把每天节省下来的钱单独存放在一个大竹筒里。⑤贾耘老:即贾收,苏轼的朋友。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月色入 竹柏影也

      廪入既 待宾客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此贾耘老法也。

    3. (3) 《答秦太虚书》叙述了苏轼被贬黄州初期“” 的境况;《记承天寺夜游》描绘的月下美景是“”。(用原文回答)
    4. (4) “乐观旷达”是人们对苏轼的共同评价,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