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库”,是气候调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成员。据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含50个冰川,这些冰川占地球冰川总面积的近10%。它们不仅景色壮美奇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长久以来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幸免,取决于能否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加速消融。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园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在2000年以后退化不断加速的冰川之一。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其他冰川的参照对象,它的变化警示着人们,加拿大西部其他数百个冰川可能面临类似的危机。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出版的报告《世界遗产冰川——气候变化的哨兵》分析说,随着未来冰川继续消退,冰川径流在达到峰值后,便会稳步下降。而冰川径流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冰川径流的变化还可能影响水力发电,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范围发生变化。
尤其还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该报告指出,随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并不断扩张,最终发生溃决导致洪水,可能对湖泊下游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2022年8月巴基斯坦发生的毁灭性洪水灾害,就与当年春季严重热浪后冰川融化导致冰川湖溃决有关。
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严重的气候异常——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波默罗伊预测,今年将是佩托冰川有记录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他说,今年创纪录的野火季节产生的烟雾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烟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冰层免受阳光照射,但从长远来看,烟雾会使冰层变暗,并可能导致融化速度最多增加10%。
中国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表示,“根据冰芯记录分析,在过去50年里,特别是自1951年以来,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过去十多年里,我们监测到南亚地区的黑碳、有机碳等各种颗粒态污染物能够跨越喜马拉雅山脉传输到青藏高原上来。而沉积在冰川中的深色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珠峰地区冰川融化。”[注]
“冰川消融无法阻止,只能减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冰川消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节能减排。”康世昌说,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对于个人来说,大家要尽量减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
(摘编自《这里的冰川:消融无法阻止》,《环球》2023年第19期)
材料二
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18个省(区、市)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
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年来,青海出境输送水量增加的同时,冰川、冻土消融退化,极端天气多发。原本青海省以干旱、缺水著称,从2018年开始,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青海省原来的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已被打破,颠覆认知的小尺度、小范围极端降水频发,山洪灾害防御形势趋紧、难度变大。
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青海极端天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中,极暖事件增多、极冷事件减少,极端气温事件从日间极端高温向夜间和日夜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转变,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发生的概率将会提高。专家认为,对于青海乃至些个青藏高原总体气候表现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特征,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对于升温这一结论,已经非常明确。近10年是21世纪以来青海的最暖时期。
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呈退缩态势。研究人员发现,与第二次冰川编日(2006年到2010年)相比,2019年到2020年,三江源格拉丹东冰川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5.51%、4.96%,冰储量分别减少23.43%、4.39%。长期观测数据显示,过去40年来,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而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
根据青海省水利厅发布的《2022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2022年青海省地表水出境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9.6%。过去十年,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较多年平均增加17.7%。专家表示,根据近年来开展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等研究课题成果,江源地区对外输送水量增加,主要是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
青海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青海所在的青藏高原对东亚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它牵动着整个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的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表明,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影响区域环流,还影响了全球的环流和季风的演化。
目前,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研究仍有很多领域需要突破,比如各个天气气候系统之间的变化关系、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机理研究等。
研究气候变化,离不开完善的气候观测和监测系统。气候变化涉及较大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通过相应的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其变化过程和机理。专家表示,应继续增设长期观测站网,加强不同区域、部门、学科领域的合作。
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源头地区生态修复,组建万名生态管护员巡护队伍……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地牢固树立。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极端天气复杂多发冻土冰川消融加剧——“中华水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12月14日)
【注】据《科学通报》载,在全国范围内青藏高原的大气环境整体洁净。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