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镜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 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

    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 , 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 (1)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陛下用A臣B计C幸而D时中E臣愿封F留足矣G不敢当H三万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季父,年龄最小的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 B . 为寿,祝颂之辞。指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其健康长寿。 C . 谢,指道歉,与“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中的“谢”意思不同。 D . 壁,指军营、营垒,与成语“作壁上观”中的“壁”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听到项羽要攻打他时,虚心向张良请教并采纳建议;热情款

       待项伯,与其结为儿女亲家。

      B .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面对危情,他一方面推诿责任,掩饰野心;一方面言辞恳切,

       剖白忠心,取得了项伯的信任。

      C . 张良洞察人情,为人精明。甲文中他剖析利害,使刘邦醒悟;乙文中他深知秦将市侩贪婪,

       用计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咸阳。

      D .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甲文中他面对故人报信,从容应对;乙文中他劝告汉王授印于

      韩信,解除危难,立下汗马功劳。

    4. (4) 把文中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5. (5) 乙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