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上·新化期末)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传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①有扬州,盛兵徇豫章②,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③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④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

    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注】①略:夺取,攻取。②豫章:地名。③白:告诉④门下:随从,侍从

    1. (1)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与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许”在古汉语中的意义一般有“程度或接近某个数”“处所”“称赞”“应允或答应”等,“皆哀欲许之”中的“许”应为“答应”之意。 B . “卒与俱行”中的“卒”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缝好了线的衣服,本义指完成、终结,又引申为死亡,或表示终于之意。此句中是“死亡”之意。 C .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个虚词,其用法较多。“既受之”“何遽避之”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 D . “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秦代以前比县小,自秦代起比县大,等同于“省”下的“市”;汉代起,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尹”“相”等。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B .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C .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D .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大意。

      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4. (4)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华歆的为人有怎样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