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宁波期末)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走好共同富裕这条前所未有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没有教科书可参考。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一项重大的任务,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对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认识理解,推动示范区建设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探路前行。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这是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政治属性,也是本质特征。多年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要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量变,它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阶梯式递进、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在这一伟大历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走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社会形态,共同富裕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和维护公平,这是共同富裕社会形态的基本属性。一方面,要树立全面的效率观,创新驱动发展,以共同富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创新力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让发展更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社会结构更优化、体制机制更完善的社会形态。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是一场涉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的社会变革。要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找到加快推动社会变革的方法和动力。这不是传统路径、传统方式、传统手段所能实现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融合巨变,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核心驱动力。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塑造未来共同富裕社会的制度和规则,形成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新机制。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文明全面提升的社会形态。精神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精神维度。共同富裕的大场景里,精神富有被赋予新内涵。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总和,社会进步是先进思想文化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结果。我们要引领社会思潮的变迁,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向更高级形态发展。文明全面提升还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和睦向上。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清廉建设,建成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的现代社会,形成人民精神生活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团结和睦的文明图景。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社会形态。共同富裕是属于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一定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率先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形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图景。一个平安稳定、富裕富足、文明和谐、活力有序、清洁美丽的社会,美好可期!

    (节选自《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删改)

    材料二:

    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既是静态的价值目标,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深化。正确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原则、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正确认识和解决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就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将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带领全体人民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共同富裕问题,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实践,对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证、外部条件等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释,创新地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共同富裕思想,这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因此,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惠及全民的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位一体”理念,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明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涵盖精神、文化、社会、生态、法治等相关领域,是全方位、多维度和高水平的富裕,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共同富裕是奋斗的目标,又是历史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把握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之间的关系。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遵循规律、积极有为;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同等富裕,共同富裕绝不意味着社会财富和收入的平均分配,更不意味着城乡、区城和群体之间无差别、均量化、同速度步入富裕状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必然是渐进式的,也要允许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贫富差异性。当然,这种在一定时期内富裕程度的差异性,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的持续增加而不断缩小。这就要求通过动态的政策调节以及对于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来缩小城乡、区城、群体之间的差距;要求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来帮助后发展起来的人和地区,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前进局面;要求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节选自《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和战略部署》,有删改)

    1. (1) 下列有关“共同富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共同富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没有教科书可参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对它的认识理解。 B . 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具有两种属性,即既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效率,要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和维护和平。 C . 共同富裕不仅是指物质的共同富裕,精神的共同富裕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维度,相较于小康社会,这样的社会显然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D . 共同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其实现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融合巨变,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核心驱动力。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如果要进一步迈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就必须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共同富裕是静态的价值目标,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C .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必然是渐进式的,当然,也要允许存在贫富差异性。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探讨的都是有关共同富裕,但角度不一样。前者围绕其社会形态展开论述,后者则针对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3. (3) 以下几则材料,不能体现“共同富裕”诉求的一项是( )
      A .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大雅·民劳》) B .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老子》) C . “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管仲《管子·霸言》) D .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
    4. (4)  论证讲求逻辑的严密性,请分析材料二最后一段论证的严密性。
    5. (5) 才料一画线句说“一个平安稳定、富裕富足、文明和谐、活力有序、清洁美丽的社会,美好可期”,式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概括这样的社会美好可期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