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温州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救急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们还小,党军和联军在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们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B .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C . 在那个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锣”。 D .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 (2)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短句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
    3. (3) 文中使用了“我们”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