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 , 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材料三: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③

    (明)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③本诗作于诗人谪龙场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时。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

      大A言B欺C人D者E使F其G人H资I禀J虽K甚L超M迈N侪O辈P之Q中R有S弗T疾U恶V之W者X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B . 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 C . 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 D . 秋殿,指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诗中的含义为“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王阳明作材料一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 . 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 . 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 . 材料三全诗的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②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5. (5) 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6. (6) 材料三展现出王阳明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7. (7) 前人评价材料三“伤别而不哀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