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已卯上元,予在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就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②过:指苏轼的小儿子苏问。③韩退之:即韩愈。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解衣睡/实是界之仙都 B . 念无为乐者/未复有能其奇者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微颔之 D . 更欲远/意与日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描写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抒发了作者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 B . 甲文中的“遂”“亦”“但”三字,将苏轼和张怀民的知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C . 乙文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D . 两篇选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在文章结构上先叙事,再抒情议论,整体层次分明。
    4. (4) 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