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能生长。)
①用接种针挑取(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填“皿盖”或“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A、B、C、D、E(如图所示)。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分别放入少量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区域 | 放入的氨基酸 | ||||
A | 组氨酸 | 苏氨酸 | 谷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B | 精氨酸 | 苏氨酸 | 赖氨酸 | 甲硫氨酸 | 天冬氨酸 |
C | 酪氨酸 | 谷氨酸 | 赖氨酸 | 色氨酸 | 丙氨酸 |
D | 甘氨酸 | 苯丙氨酸 | 甲硫氨酸 | 色氨酸 | 丝氨酸 |
E | 半胱氨酸 | 亮氨酸 | 天冬氨酸 | 丙氨酸 | 丝氨酸 |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只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菌株是营养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