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深圳模拟) 年级以下文为蓝本,拍摄“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宣传片,完成下面小题。

    富春山不着急

    ①富春江上,舟行,慢慢。

    ②这是江南最初的样子,温润清远,摇篮一样,把你揽在怀里。山水在轻轻地哼唱,用它的绵延,它的清澈,它时常跳跃出的灵动。紧张久了的心,在这里,一下子松下来。那个瞬间你会暗暗惊叹:富春山,从来都是不着急的!

    ③这里的山很松软,它们高低有度,有平缓柔和的曲线。水也是安静的,急流猛浪也有,但终究会归于平和,映出山色、云朵和树的姿态。南朝骈文大家吴均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被世俗价值驱动一心向上的人,那些不甘为人后拼命向前的人,那些一腔热血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人,那些为怀才不遇委屈不平的人,眼睛落到了富春山上,就都安静了起来。

    ④到严子陵钓台,时间会再往前一些。那是东汉,一个被皇帝几次征召去做官的高士,一心要在富春江边做个钓鱼翁,也确实就这样过了一生。如果说因为“经纶世务”不顺利退到富春江还是一种被动的“不着急”,那像严子陵这样,机遇送到家门口也不动心,就得有超常的定力了。

    ⑤时间又过了一千多年。那是公元 1347 年的某一天,富春江畔行来了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他是黄公望。他也是不着急的。在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之前,他读书、做官,遭遇过牢狱之灾,游历过名山大川。走到富春江这一带,眼睛再也挪不开,兴之所至,就提起笔,开始画。一画便是三四年。

    ⑥其间,黄公望大多数时间并未画画,而是游荡在富春江的山水间,对着山石草木,整天整月地发呆。据说富春山中有块石头叫“雨淋岩”,就是黄公望不顾风雨发呆的地方。公元 1350 年,他在《富春山居图》的初稿上写了题跋,感叹这幅画“成就之难”。这一年,他已经八十一岁了。这之后,又是三四年,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悠长圆满的句点。

    ⑦又是几百年过去了。富春山已经成了人人向往的景点。人们慕名而来,想在行船中见到《富春山居图》中的画景,想在黄公望的“小洞天”感触画家的气脉,想让清流宛转的富春江抚平自己的焦虑。

    ⑧有人找到了,尽兴而归;也有人怀着巨大的期待而来,却在真实的风景前感到困惑和失望:黄公望画的真的是眼前这些山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景没有那么美?

    ⑨面对这些失望和质疑,富春山从来都不解释。这是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怀着明确的目标而来,即便身处山水,心也难得安静。像黄公望那样,一块石头都能看几个月的人,太少了。那又解释什么呢?

    ⑩后来是富春山的一个游客回答了这个问题。黄公望画的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心中的理想。这个人叫王柳云,一个50多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清洁工画家”的身份被媒体报道。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黄公望,最喜欢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

    ⑪白天,她是写字楼里的清洁工;晚上和休息日,她是画家,在颜料和画布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她说,在遇到绘画之前,她在生活中一直被贬低,被斥责。婚姻带来的伤害,家人的不理解,同村人的冷嘲热讽,让她的心受到重重伤害,再也无法接纳别人。直到后来,她发现,在画画的时候,她可以把这些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心里想的只是山坡的颜色,花瓣的形状,人物的姿态。这些想法很难被周围人理解,但在那个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里,黄公望好像一直在鼓励着她。

    ⑫那些真正在热爱、有耐心的人,无所谓时间和年龄,无所谓财富和境遇。即使不在富春江畔,也能在心里为自己创造出一所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

    (选自《读者》,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标题中的“不着急”赋予了富春山人的情态,新颖生动。 B . 本文由静谧的富春山联想到相关诗文和人物,语言清丽雅致。 C . 这富春山的美景里,有严子陵的钓台,也有黄公望的雨淋岩。 D . 王柳云抛开糟糕的过往,是因为富春山的美景抚平她的焦虑。
    2. (2) 文中讲述了三位到过富春山的人物故事,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这是江南最初的样子,温润清远,摇篮一样,把你揽在怀里。(赏析句子)

      ②那是东汉,一个被皇帝几次征召去做官的高士,一心要在富春江边做个钓鱼翁,也确实就这样过了一生。(赏析加点词语)

    4. (4) 文中第三段引用南朝骈文大家吴均的诗文有何作用?
    5. (5) 为“富春山”推荐最佳代言人,小语认为黄公望最适合,请结合富春山水的特点和黄公望人物形象谈谈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